地震、洪水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突然发生时,应急类的帐篷为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与安全的保障的物资,那么该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应急帐篷,能快速有效
提升应急能力,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时间,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汇总,详细的提供一份选择的建议,供大家参考一下。
一、明确使用场景:先定位需求核心
不同场景对帐篷的要求差异较大,先明确用途可缩小选择范围,家庭应急、户外救援、集体安置、极端环境等。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帐篷。
二、核心参数:决定帐篷性能的关键
面料(帐篷主体)防水指数(≥1500mm,应对中到大雨;≥3000mm 可抗暴雨)、耐磨性(用 “D” 表示,如 210D 牛津布>150D 尼龙,数值越高越耐磨)、
透气性(避免闷热,优先选带 “透气涂层” 的面料,如 PU 涂层 + 透气网格)。
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津布(耐磨、防水性强,适合多雨 / 粗糙环境)、尼龙布(轻便、透气性好,适合干燥 / 轻量场景)、涤纶布(抗紫外线,适合高温暴晒环境)。
帐篷底部的面料需兼顾 “防刺、防水、耐磨”,优先选420D 牛津布 + PVC 涂层(防刺防刮,适合碎石、泥泞地面),防水指数≥3000mm(避免地面渗水)
帐篷的设计结构使用性和安全性,单帐篷、多室帐篷、拼接式帐篷。
防风设计支架需 “多节点加固”(如交叉式、三角结构),底部有 “防风裙边”(可埋入地下增强稳定性),配套地钉(≥8 根,材质选铝合金 / 钢,长度≥20cm)
和风绳(反光材质,夜间安全),且帐篷边角有 “高强度挂点”(抗撕裂)。
帐篷通风设计长期居住(>3 天)需避免闷热 / 冷凝水,至少 2 个通风口(顶部 + 侧面),带 “可调节纱网”(防蚊虫同时透气)顶部有 “透气天窗”(热空气上升排出),侧面开窗可关闭(雨天防进水)。
三、 容量:别被 “标注人数” 误导
帐篷标注的 “容纳人数” 多为 “紧凑状态”(仅躺卧,无活动空间),实际需预留储物空间(如行李、应急物资),建议按 “实际人数 + 1” 选择
四、 其它功能
帐篷边角 / 风绳带 “反光条”(夜间灯光照射可见,避免碰撞),收纳后体积≤60cm×20cm×20cm(方便汽车后备箱 / 储物柜储存),重量:单人≤3kg,多人≤8kg纱网密度≥18 目(防细小蚊虫),
门帘拉链带 “防蚊贴”(避免缝隙进虫),低温环境(≤0℃)需选 “抗冻面料”(避免脆化),高温环境需 “抗紫外线涂层”(UPF≥50,减少内部升温)。
应急类帐篷的核心是可靠性、安全性,在突发场景下可以发挥防风、防水和耐用的功能,同时还需要兼顾搭建效率和使用的场景,应急类帐篷主要以轻量、快速搭建和收纳为重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