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用救灾帐篷搭建过程
发布时间:
2025-09-05

分享:

救灾帐篷是政府部门在灾害发生时提供的应急物资,可应用于多个场景,包括自然灾害区域、贫困地区、紧急救援行动和露天活动等,提供了短期的临时住所。

那么如何快速搭建,以下是整理的相关建议。

一、准备工作

搭建前需完成四项核心准备:一是场地检查,选择平坦、干燥、无尖锐物体(如岩石、树枝)且远离风口、水源的地点,避免低洼易积水区域;二是部件清点,

对照产品清单检查帐篷主体(篷体、内帐/外帐)、支架(通用杆、钢丝拉伸、地杆)、固定件(地钉、绳索、连接环)是否齐全,确认无破损、变形;三是工具准备,备好手套(防划伤)、锤子(固定地钉)、剪刀(裁剪绳索)等必要工具;四是人员分工,根据帐篷大小安排2-6人协作,明确各自任务(如展开篷布、组装支架、固定绳索)。

二、搭建地基(增强稳定性)

地基是帐篷稳固的基础,需根据地面条件调整:若地面有钉环或地脚,直接将地钉插入并初步固定;若为松软土地(如泥地、沙地),需用沙袋、砖块或重物压在帐篷四角及边缘,防止搭建过程中帐篷滑动。地基需覆盖帐篷底部周边1-2米范围,确保受力均匀。

三、组装支架(构建框架结构)

按照帐篷设计图纸组装支架,常见类型有两种:一是一体式支架(如钢丝拉伸框架),将钢丝拉伸的两端与帐篷顶部连接,中间用通用杆固定成拱形;二是分体式支架(如通用杆+连接件),将短杆穿过后端帐篷环孔,长杆插入前端环孔,依次连接成立体框架。组装时需确保杆件连接牢固(如卡紧卡扣、拧紧螺丝),避免出现松动。

四、安装帐篷布料(覆盖框架)

1.展开篷布:将帐篷主体(外帐/双层帐篷的外层)平铺在支架上,确保篷布无褶皱、破损,对齐支架的连接点(如顶部中心、四角);

2.固定篷布:将篷布的固定带或挂钩与支架的连接环逐一扣合,若为双层帐篷,需先固定外帐,再安装内帐(内帐需与外帐保持10-20厘米间距,避免接触导致积水);

3.调整篷布:拉紧篷布四周,确保无松弛、下垂,尤其是篷顶需平整,避免积水。

五、固定帐篷(抵御风雨)

用绳索、地钉将帐篷彻底固定:

1.拉绳固定:将帐篷四周的拉绳(风绳)拉紧,一端固定在帐篷的连接环上,另一端用地钉斜插入地面(地钉与地面呈40-60度夹角),确保拉力方向与地面垂直;

2.地钉加固:地钉需砸入地面15-20厘米深(松软地面可更深),避免晃动;若遇硬地(如水泥地),可使用重物(如沙袋)替代地钉压住拉绳;

3.迎风面调整:帐篷入口需背向盛行风向(如山区需避开山口、风口),外帐需绷紧以增强防风性能。

六、检查与调整(确保安全)

搭建完成后进行全面检查:

1.结构稳定性:轻轻摇晃帐篷,检查支架是否牢固,连接点是否松动;

2.固定有效性:检查地钉是否牢固、拉绳是否拉紧,有无移位风险;

3.篷布完整性:确认篷布无破损、漏洞,尤其是顶部和四角,避免雨水渗漏;

4.内部设施:若有床铺、照明等设施,需摆放整齐,确保通道畅通

七、使用注意事项(延长寿命与保障安全)

1.避免拖拽:搭建和撤收时,严禁在地面上拖拉篷布,防止撕裂;

2.保持清洁:使用过程中定期清理篷布上的泥土、杂物,避免腐蚀面料;

3.风雨应对:大风天气需增加地钉数量(如每50厘米一根)或使用重物加固;暴雨天气需检查排水情况(如帐篷周边挖浅沟),避免积水;

4.防火安全:帐篷内禁止使用明火(如蜡烛、酒精炉),如需炊事需在帐篷外进行,并远离篷布;

5.存放规范:使用后需晾晒篷布(去除水分),待干燥后折叠存放,避免发霉;支架需分开存放,防止变形

北京亚图卓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帐篷的工厂,生产各种型号的救灾帐篷,资质齐全,源头工厂 放心选择!


相关推荐 Related recommendations